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_日本成年x片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麻豆_成人无码AV不卡在线观看_91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

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東南網 > 西岸時評> 民生巷議 > 正文

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

2015-04-10 08:59:58?俞夫?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3版  責任編輯:林雯晶   我來說兩句
分享到:

國務院日前印發(fā)《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》,深入闡述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指導思想、工作原則、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。深入落實《意見》精神,特別是“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法治保障”,對于維護勞動者權益、加快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、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發(fā)展秩序意義極為重大。

近些年來,在某些地方和某些行業(yè),勞動者與雇傭者的關系一度非常緊張。最典型的例子是,幾乎每到年底都會有一些人以“爬塔吊”“舉標牌”等千奇百怪方式討薪。有的討薪者對欠薪者實施人身攻擊或以傷害自已的極端方式討薪,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后果,影響了社會秩序,這樣的勞動關系現(xiàn)狀令人心情沉重。

國務院此次印發(fā)的《意見》,分為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、健全勞動關系矛盾調處機制、健全勞動關系協(xié)調機制、加強企業(yè)民主管理制度建設、營造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良好環(huán)境等幾個部分?!兑庖姟分塾诤椭C勞動關系構建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全方位布局,有助于從整體來推動問題解決,體現(xiàn)了系統(tǒng)觀、全局觀。不過,要落實好這些要求,最根本的還是要有法治思維,推動在法治軌道上來解決問題。

其實,探究近年來的一些勞動糾紛案例,背后大多都存在較為明顯的違法因素。有的用工單位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,有的不按法律規(guī)定按時足額支付工錢;一些單位的老板自己花天酒地,但就是不給員工工錢;有的單位以行業(yè)特殊,不給員工落實應有的休假制度,甚至連起碼的加班費也不給;一些地方政府主導的項目,不按合同進度向施工方撥付款項而造成欠薪。這其中,涉事單位哪有將勞動者的權利放在眼里,哪有將保障勞動者相關權益的法律法規(guī)放在眼里?

此次《意見》指出的“切實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”,并非先前沒有法律規(guī)定——“惡意欠薪”甚至都已經入刑。顯然,要落實意見指出的“切實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”“切實保障職工享受社會保險和接受職業(yè)技能培訓的權利”等眾多要求,包括勞動關系矛盾調處等,僅有這個《意見》是遠遠不夠的,還需要有更加細化的法律法規(guī)來落到實處。

徒法不足以自行。當有了更為科學細化的法律法規(guī),還要有更加嚴格的執(zhí)行。試想這些年來,為何要求企業(yè)按時足額支付工資的法律已經存在,“討薪”卻依然較為多發(fā)?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法律法規(guī)沒有落到實處。在欠薪較為易發(fā)的建筑行業(yè),如果工資保證金制度、工資實行工資卡發(fā)放制度、惡意欠薪“黑名單”制度等都不折不扣地得到了落實,想必就沒有那么多的企業(yè)再敢以身試法。

在當前中國的勞動關系中,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者在大多數行業(yè)都處于勞動關系中的弱勢地位,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,特別需要勞動關系協(xié)調機制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當勞動者與雇傭者發(fā)生矛盾,要讓勞動者維權有道、求告有門。這些年來,一些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期間大倒苦水,稱憑一己之力難以幫助勞動者維權,恰恰印證了勞動者維權“集團軍”“正規(guī)軍”仍大有作為空間。

當前,盡管不少地方都有勞動保障部門甚至勞動糾紛仲裁部門,但這些部門無論是在勞動者心中的地位,還是工作效率,都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要。進一步發(fā)揮好日常功能,保障勞動合同制度落到實處,真正使勞動者發(fā)生糾紛后及時提供必要幫助,還有大量工作可做。而要使這種努力形成制度并常態(tài)化,顯然也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法律制度來形成約束。

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《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指出,要“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,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”。落實好《決定》精神要求,著眼于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法制規(guī)章的建設,顯然也是從長遠上解決“招工難”“維權難”等社會難題,維護社會公平公正與和諧穩(wěn)定的當務之急。
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
心情版
相關評論
今日熱詞
更多>>福建今日重點
更多>>國際國內熱點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 |
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