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_日本成年x片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麻豆_成人无码AV不卡在线观看_91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

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東南網 > 西岸時評> 經濟論衡 > 正文

內幕交易不可一“罰”了之 應讓違法違規(guī)者無處遁形

2019-03-22 11:00:23?曹中銘?來源:新京報  責任編輯:孫勁貞   我來說兩句

  新京報制圖/高俊夫

除了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外,內幕交易者還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。最高法應該早日出臺內幕交易的司法解釋,讓利益受損的投資者擁有向內幕交易者索賠的機會與權利。這既是嚴打內幕交易者的手段,亦是保護投資者的舉措。

動用1.35億元資金內幕交易自家股票,不僅沒有賺錢,反而虧損2800余萬元,這樣悲凄的一幕就發(fā)生在春興精工董事長孫潔曉的頭上。而且,鑒于違規(guī)行為惡劣,孫潔曉不僅被證監(jiān)會處以25萬元的罰款,并且還被采取十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。對于該董事長而言,可謂是“賠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春興精工內幕交易案,內幕信息形成于2016年6月12日,上市公司于2017年2月25日發(fā)布收購標的公司股權的公告。而在此前的2016年11月至12月期間,違規(guī)人員通過控制他人的賬戶,在轉入巨資后即開始大量買入春興精工股票。此外,在上市公司未披露收購事項前,違規(guī)人員還通過信托產品大量買入上市公司的股票。因此,包括孫潔曉在內的違規(guī)者最終受到了證監(jiān)會的處罰。

從證監(jiān)會每年的案情通報看,內幕交易案正呈現出新的特點。一方面,內幕交易違規(guī)人員的涉及面越來越廣,從上市公司內部一般人員到高管甚至是董事長、內幕交易知情人的親戚與朋友,以及地方相關部門的人員等,都曾經牽涉其中。另一方面,賬戶選擇上,從利用自己賬戶進行內幕交易,到借用或控制他人的賬戶,甚至通過信托產品進行內幕交易,也說明內幕交易越來越隱蔽。此外,在資金投入上,從幾百幾千萬元攀升到上億元,說明違規(guī)者竊取市場利益的胃口越來越大,也說明其作風越來越“剽悍”。

內幕交易的危害性自不待言,因此成為監(jiān)管部門嚴厲打擊的對象。而且,在市場上的諸多違規(guī)行為中,內幕交易往往占據著較高的比例。比如2018年證監(jiān)會共作出行政處罰310起。其中,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類案件56起,操縱市場案件38起,中介機構違法類案件13起,私募基金領域違法案件10起,短線交易案件13起,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案件24起,而內幕交易類案件則高達87起,占比28.06%。該數據既凸顯出內幕交易的猖獗程度,也說明對于內幕交易行為,需要進一步強化監(jiān)管。

個人以為,強化對內幕交易的監(jiān)管,需要“打”“防”結合,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。在防范方面,首先需要上市公司建立防止內幕信息泄露的“防火墻”制度,以規(guī)范內幕信息的輸出與傳播,把內幕信息知情人控制在最少的狀態(tài)。其次,建立“有異動必有嚴查”的機制,利用滬深交易所的大數據系統(tǒng),嚴密監(jiān)控股價出現異動的上市公司,以及持股出現異動的賬戶,并結合上市公司的公告,嚴查個中是否存在貓膩。

在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行為方面,個人建議對公司法、證券法、刑法進行聯(lián)動修改,特別是涉及市場違規(guī)行為方面,需要考慮到市場的現實狀況與呼聲,大幅提高包括內幕交易在內的違規(guī)成本,以讓違規(guī)者付出慘重的代價。

在對內幕交易違規(guī)行為的處罰上,切不可一“罰”了之,也不可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。從近幾年的案例看,內幕交易案件中,罰款成為“主旋律”,這是值得商榷的。另有某些需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,往往都是判處緩刑,這既不利于提高違規(guī)成本,也不利于產生震懾作用。而就春興精工案而言,動用1.35億元的資金進行內幕交易,足以認定為“情節(jié)特別嚴重”,按照《刑法》第一百八十條的規(guī)定,應該“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”,而絕非證監(jiān)會的罰款25萬元與10年市場禁入了事。

除了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外,內幕交易者還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。一些獲利不菲的內幕交易案,違規(guī)者的獲利來自于其他投資者的虧損。案件查處后,違規(guī)收益沒收,但利益因此受損的投資者卻沒有受到補償,這顯然是不公平的。個人建議,最高法應該早日出臺內幕交易的司法解釋,讓利益受損的投資者擁有向內幕交易者索賠的機會與權利。這既是嚴打內幕交易者的手段,亦是保護投資者的舉措。此外,對于參與內幕交易的上市公司高管等人員,應認定為高管的不當人選,并采取不低于10年市場禁入的措施。

□曹中銘(財經評論人)

相關閱讀:
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
今日熱詞
更多>>福建今日重點
更多>>國際國內熱點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 |
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